近日,佛山大学“源心·夏乡”实践团走进“中国石都”广东云浮,探访当地工艺美术大师刘文平的工作室。这场深度交流中,刘文平通过一件件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彩石镶嵌作品,展现了这门古老工艺在当代的创新发展,也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碰撞的火花。
作为云浮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民间美术专业工程师,刘文平深耕彩石镶嵌二十余年,不仅创办平海石画廊,更以“科技赋能传统、匠心讲述中国故事”的探索,成为当地工艺美术行业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。
一凿一嵌见匠心 彩石里的千年技艺
“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,它们的颜色、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。”工作室里,刘文平拿起一块玛瑙向实践团成员展示,二十余年与彩石相伴,他对这门“以石为画”的技艺有着深刻理解。
彩石镶嵌不同于传统绘画,匠人需从成千上万块天然彩石中甄选,凭巧手拼接出画作。从设计构思、全球选石,到切割打磨、精准镶嵌,每一步都考验耐心——“差一丝,可能整幅作品就废了”。玛瑙的温润、孔雀石的绚丽、青金石的深邃,在他手中被赋予新生命。
如今,激光切割等现代科技为工艺提速,但刘文平始终坚持:“但最关键的配色和艺术构思,仍然需要依靠匠人的经验和审美。”这份坚守,让古老工艺在效率与匠心间找到了平衡。
科技为翼 让传统工艺“潮”起来
走进工作室,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扑面而来。《金钱树》里,透光玉石与普通石材相拥,内置的LED灯亮起时,玉石流淌出柔和光晕,光影流转间尽显现代审美;《钢铁侠》更让人眼前一亮——白玉石做的“眼睛”会透光,声控、遥控、手动三模式切换,亮度还能调,科技感拉满。
“年轻人喜欢科技感强的作品,”刘文平笑着说,“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。”在他看来,工艺美术要发展,就必须与时俱进,了解不同时代人群的审美需求。这种开放创新的态度,让他的作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,又充满了时代气息。
刘文平特别强调,科技的应用不是为了哗众取宠,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艺术家的创意。“科技是工具,艺术才是灵魂。”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理念。这种创新,让彩石镶嵌既留着传统的“根”,又长出时代的“芽”。
石语匠心 用石头讲述中国故事
在众多作品中,《一带一路》最显厚重。白玉兰石材的天然纹理如浩瀚海洋,上面镶嵌的各国特色石材,象征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结;角落里,微缩的云浮城雕悄然融入,让“中国石都”与国家战略在此相遇。
“石头会说话,我想让它们讲讲今天的中国。”刘文平的目光落在作品上,满是热忱。二十载光阴,他用彩石为笔,在《一带一路》的恢弘里写家国情怀,在《钢铁侠》的灵动中话代际共鸣。
这份坚守与创新,恰是云浮工艺美术的生动注脚——让传统工艺在时代土壤里扎根,让中国故事顺着石头的纹理,走向更远的地方。
【记者】蔡嘉美
【通讯员】张文采 冼梓君
【编辑】郑宇健 陈敏贤 麦月勇 区云波
拉伯配资-拉伯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app-配资公司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