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铜仁日报
梵净山“红马甲”
一道温馨的风景线
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子立 杨钰苇
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,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如同跃动的火焰,活跃在检票口、山道间、索道旁、景点处。他们以热忱服务疏导客流、解答疑问、帮助游客,用热忱与专业为这座5A级景区增添温暖底色。
清晨六点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梵净山的薄雾,志愿者张月桃身着红马甲,站在景区入口处用扩音器喊着:“各位游客朋友好,请站成4个列队,请大家依次排好队,提前准备好身份证。”她的声音清亮而温和,在排队等候的人群中传递着秩序与安心。旺季的梵净山日均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,仅入口处的引导工作就充满挑战,但张月桃总能用微笑化解游客的急躁,用清晰的指引提高通行效率。
到梵净山景区参与志愿服务一年多来,无论严寒还是酷暑,李桂莲从未缺席,她说:“通过每天与游客交流,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。”她回忆起一次突发情况:一位游客在登山时突发低血糖,脸色苍白、浑身发抖。李桂莲立刻用景区配备的医疗箱为游客补充糖分和水分,同时联系山下的医护人员,全程陪伴直到游客恢复体力。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,这样的实战经历比课本知识更生动,对我的专业提升太大了。”李桂莲说道。
在梵净山景区蘑菇石景点处,负责疏导客流的志愿者徐春霞,练就了一副“金嗓子”。手持小喇叭穿梭在人群中,她的声音时常盖过游客的喧闹:“前方是狭窄路段,请大家注意脚下!”“这边观景台人多,建议大家先去那边错峰游览!”旺季的山顶常常人潮涌动,徐春霞需要时刻关注人流密度,及时引导游客分流,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。
“我接触到不同的群体,老人、小孩、外国游客……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。”徐春霞说,有一次遇到一对夫妇,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哭闹不止,夫妇俩手忙脚乱。她主动帮忙照看行李。“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,也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。”
在梵净山,像张月桃、李桂莲、徐春霞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。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,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,却因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,在这里相遇、相聚。
每天清晨,他们踏着露水上岗,用一句句“您好”开启游客的旅程;正午时分,他们顶着烈日坚守,递上一瓶水、指一次路,都是对游客的关怀;傍晚时分,他们伴着晚霞收尾,目送最后一位游客离开,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山。
云海翻涌时,他们是山路上的指引者;风雨突至时,他们是游客身边的守护者;阳光明媚时,他们是风景里的温暖注脚,青春之力与自然壮美交相辉映,在梵净山的云海山峦间,志愿者们用汗水和微笑织就温暖服务网,在“地球绿洲”书写责任担当,红色的身影如同梵净山的烂漫山花,无声绽放,温暖人心。
拉伯配资-拉伯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app-配资公司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